上課心得

主題: 上課心得

日期: 2020-05-22

發表者是: 潘冠瑞

主旨: 109 02期 26號 上課心得

從宜蘭搬至新竹已有一年半之久,因為搬家的緣故,辭掉了宜蘭的工作,剛來到新的環境一切都不熟悉,適應了一段時間,在網路上偶然發現托育人員訓練課程的資訊,跟家人討論之後決定嘗試看看,從上網報名到參加甄試、等待錄取通知、繳交資料後,很幸運得我錄取了,也開始了每天九個小時、為期十五天的課程。目前課程已經上了三分之二,這個班機的同學都十分認真,我也認識了新的朋友,大家相處的很融洽,除此之外,學科及術科的講師都非常專業及認真,我在這個課程中學到了很多以往從未涉及的知識,在上過術科課程之後,才發現自己及身邊的人有很多不太正確抱小孩的方式,也學習到急救的常識、食物切丁的方式、泡奶的方法、如何教導孩子上廁所以及正確的洗手步驟,真的是獲益良多,最後也很感謝行政人員的辛勞,因為有你們的協助,我們才能順利的上課,希望大家都可以拿到結業證書並順利取得保母證照!

日期: 2020-05-22

發表者是: 吳惠敏

主旨: 109期01期34號上課心得報告

以前總覺得保姆這個職業反正就是帶帶小孩,給他吃、給他喝、給他睡飽、給他玩,就可以賺錢的工作。
才上了兩個禮拜的課程,聽到各位老師的案例分享,就深深覺得保母真的是很不簡單的工作。
也了解到為什麼政府需要保母人員來上課和考取證照。
因為真的有太多的資訊要讓保母們都知道和瞭解。
在上了這些課程之後得到的資訊,真的是在照顧小孩各方面都非常的有用處。
就拿我自己的兩個小孩來說,也發現到原來他們有的一些行為跟狀況,是我應該要注意的,也了解到應該要如何處理。
就算之後沒有做保母,我也覺得在這三周的課程裡所學到的知識跟常識是非常值得的。
也非常謝謝小蘭老師和助理們的協助和幫忙,他們真的很用心的給我們學員各方面的支援,讓我們感到很溫暖。
也希望大家都可以考上保母證照順利的通過環境檢查和馬上就有小孩可以帶哦~


日期: 2020-03-25

發表者是: 10901期19號 陳瑩欗

主旨: 上課心得

很早就想上保母課程,正好三月份趁工作空檔,參加這一期課程研習,短期密集上課後,學習到許多與嬰幼的相關專業知識,在見解上開了一扇窗,原來有這麼多我所未知的事物,在術課上,自己才發現過去許多錯誤的方法,再加上老師很用心的教導,讓自己受用匪淺,過程中看見曉蘭老師為了讓我們順利考上證照,非常盡心盡力,同學之間雖有年紀的差異,但未見代溝,大家相互幫忙,群聚練習更凝聚同學間的感情,總之,這一期課程,自己除了建立許多正確的知識,也為更多的學習鋪了一條路,感謝在這裡的學習

日期: 2020-03-25

發表者是: 10901-43

主旨: 10901-43

感謝老師用心教導這14天的課程!在課程中老師們不只教導育兒的知識,更是語重心長地提醒我們保母職業的任重道遠,在照顧日常中老師特別提醒我們應該
多聽孩子們的發言及內心的想法,以尊重、傾聽、陪伴、讚美、鼓勵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了解小孩的心靈層面,為
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
在術科課程裡,各科老師們也耐心地按步驟教導我們各項符合衛生和安全的操作細節,對於領域外的我,這些專業
知識真的非常受用!

在職涯間歇期間能參與這個課程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謝行政曉蘭老師和助教為學員安排各項事務,感謝熱心的同學相互幫忙和討論,期望七月和大家一起
通過考試!成為專業的保母人員!

日期: 2020-03-24

發表者是: 10901期26號 葉芊吟

主旨: 上課心得

很高興參加月子照顧服務人員126小時托育人員職前訓練課程,老師們教學活潑、深入淺出,我學習到許多保母的專業知識,讓想要轉職的我對於擔任保母產生更多興趣,實際操作練習減輕了我對照顧孩子日常生活的擔憂,以及如何教育0-3歲的孩子認知、語言、動作與人格發展,延伸家庭教養的功能。教育真的不容易,需要不斷的學習需要同理心,讓我更清楚體會到保母在學齡前陪同的重要性。
也很感謝老師們有耐心的給予觀念,還有很多好棒並熱心的同學一起上課,接下來就要好好衝刺,一次就拿下合格保母證照,並謝謝曉蘭老師和助教的協助與叮嚀,讓我們可以專心準備應考。

日期: 2020-03-24

發表者是: 109-01期25號張朕銓

主旨: 心得報告

學習這完有關兒少相關教育與法令的課程之後,深深覺得父母應瞭解「親職」是一種「成長過程」,父母的個人成長會影響親子間的互動關係,因此,親職教育應包括兒少的發展理論與需求,並需瞭解父母在親職角色上的影響與效能,以協助其成為稱職的家長。
父母教養嬰幼兒,常見的壓力源有:擔心是否能勝任父母角色的角色緊張;因養育幼兒而增加的瑣碎家務,如:換尿布、餵奶、睡覺、打預防針、看醫生等;因為新的作息等因素而引發的夫妻衝突;罹患慢性疾病、身心障礙、過動症等特殊需求孩子的親職壓力等。
從孩子出生後到二歲,因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活動範圍變大,父母一方面欣喜孩子的好奇心、對於孩子的學習感到滿足,另一方面,也會擔憂孩子的安全和各種意外。
例如嬰幼兒期,走路、吃飯、機能至穩定、對社會及自然現象變化有簡單概念、建立與他人親密關係、判斷是非發展良知……
在兒童期,學習遊說話、大小便習慣、認識性別及禮儀、控制生理戲所需的身體技巧、認識自己是完整的個體、與同儕相處、表現適合自己的性別角色、發展讀寫算基本技巧、建立良知良能發展讀寫算基本技巧、建立良知良能。
如果父母都能瞭解孩子成長的過程相關理論,多數父母應該能逐漸適應小孩成長必經過程的變化,而變得更有耐心、持續發展出對親職教色和自我認同。

日期: 2020-03-24

發表者是: 陳沛齊

主旨: 10901期 44號 上課心得

學習後保姆課程後,讓我了解「保姆」這份工作,不是關起門、在家單打獨鬥且封閉的職業,而是要「透明化」,可以透過相機、寶寶日誌、寶寶成長相本...等記錄孩子生活,讓家長能清楚地了解孩子在保母家的生活,食、衣、住、行、育、樂的狀況。保姆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托育環境及新鮮營養的餐點,也教導孩子生活常規及秩序,讓孩子能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另外,保母工作不能閉門造車,感謝政府單位建立托育管理制度及支持系統,並舉辦再教育的課程以提升保母們的素質,畢竟,孩子生命中最重要前三年就交在我們手中。
感謝保母協會開這樣的訓練課程,不但學到了很多知識,還認識了很多朋友,同學之間的情誼與日俱增。大家為了保母考照一同努力、一同學習,期望能一同通過考照。很開心能認識能有這些老師和同學們!

日期: 2020-03-23

發表者是: 23號 林文玲

主旨: 109-01期 23號 林文玲

一直從事跟孩子相關的工作:幼稚園大班助教.安親班老師.育幼院生輔員及教保員......等.今年4月中,女兒即將生產,為了能有效的協助女兒和照顧即將出生的寶貝,所以來參加保母証照班的課程。

從第一堂課 [ 嬰幼兒環境規劃及活動設計 ] 清楚如何佈置安全的居家環境以確保嬰幼兒能在家裡平安健康的成長,以及添購家中嬰幼兒成長中需要和實際的物品.對即將迎接新生兒的女兒家有實質的幫助,並對今後若從事保母工作的我,也是很實際的資訊 。

從 [ 托育服務概論 ] 課程中知道未來托育服務將走向社區化,因此未來自己若從事在宅托育服務會是不錯的選擇,能兼顧自己家中的幼兒和家庭。

課程中術科的學習:為嬰兒清潔口腔和洗澡及沖泡牛奶及餵食,嬰兒心肺復甦術 ( CPR ) 給我很大的幫助。

來上保母証照的課程,實在物超所質,老師們專業.貼心又仔細,同學們學習精神非常好,自己也受到很大的激勵喔!祝大家都能得到所願的好事發生。

日期: 2020-03-23

發表者是: 23號 林文玲

主旨: 109-01期 23號 林文玲

一直從事跟孩子相關的工作:幼稚園大班助教.安親班老師.育幼院生輔員及教保員......等.今年4月中,女兒即將生產,為了能有效的協助女兒和照顧即將出生的寶貝,所以來參加保母証照班的課程.

從第一堂課 [ 嬰幼兒環境規劃及活動設計 ] 清楚如何佈曾置安全的居家環境以確保嬰幼兒能在家裡平安健康的成長,以及添購家中嬰幼兒成長中需要和實際的物品.對即將迎接新生兒的女兒家有實質的幫助,並對今後若從事保母工作的我,也是很實際的資訊.

從 [ 托育服務概論 ] 課程中知道未來托育服務將走向社區化,因此未來自己若從事在宅托育服務會是不錯的選擇,能兼顧自己家中的幼兒和家庭.

課程中術科的學習:為嬰兒清潔口腔和洗澡及沖泡牛奶及餵食,嬰兒心肺復甦術 ( CPR ) 給我很大的幫助.

來上保母証照的課程,實在物超所質,老師們專業.貼心又仔細,同學們學習精神非常好,自己也到受很大的激勵喔!祝大家都能得到所願的好事發生.

日期: 2020-03-23

發表者是: 24號 鄭資蓉

主旨: 109-01期 24號 鄭資蓉

在這幾天的學科和術科訓練,學習到很多照顧幼兒的知識,會想來這裡,是希望為未來當媽媽做準備,讓自己的小孩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學科的部分,從嬰幼兒環境和活動設計、親職教育、兒少法的概念、嬰幼兒發展……我都很有興趣,在這兩周覺得對於幼兒方面的知識量增加許多。
在術科的部分,每一區老師們都會逐一講解,實際操作中,培養我們當一個保母的能力。
例如今天學習安全醫護區,對保母或是媽媽來說是很重要的技能,之前我是有學過成人CPR,但是小孩的急救是有些不太一樣。透過老師上課的講解,慢慢的懂,之後實際去壓安妮寶寶。

在班上,行政老師以及助教,總是替我們著想,希望給我們好的學習環境。有些同學也很熱心,替我們採買一些上課要用的物品或是解答在群組上的疑惑。真的很感恩。
這班同學都很認真,希望這班同學都可以考上保母證照。

項目: 771 - 780 之 822
<< 76 | 77 | 78 | 79 | 80 >>

新回應